2009年3月29日星期日

权力的交接与平衡

巫统党选终于尘埃落定。党选的结果,计有以下特征:

1. 阿都拉阵营仍有残留实力。现任首相阿都拉虽然在去年三改交棒期限后沦为跛脚鸭首相,但是其阵营的残留实力,足以在党选前惊涛骇浪的攻击下突围而出。巫统两大臂膀巫青团和妇女组都由与阿都拉关系密切的人当选:原任巫青团副团长凯里,在激烈的三角战中脱颖而出,升正成为总团长;原任妇女组署理主席莎丽扎更是获得64.4%的支持率,击败老树盘根的原任主席拉菲达。别忘了,这还是在受到巫统纪律局围剿之后的胜利。除此之外,巫统母体的改选,也见证了一些与阿都拉关系密切的最高理事成员当选,如莫哈末再因、依斯迈沙比里、沙兹曼、前吉打州大臣马哈兹尔、前副财长部长阿旺阿迪、巫统少青团团长阿都阿兹拉欣、前登嘉楼州务大臣依德利斯尤索夫,以及韩查再努丁。

2. 纳吉阵营大权在握。候任首相纳吉阵营可能在之前一天的巫青团和妇女组改选后全力拉票,致使翌日的署理主席和副主席之战大获全胜。虽然早前曾经传出中央代表可能掀反风,吉兰丹王叔拉沙里还大胆预测反风不小,但是最后的结果却毫无意外地由新任巫统主席纳吉的属意团队横扫,让巫统正式迈入“纳吉时代”。至为关键的署理主席之战,慕尤丁一扫之前被指选情告急的颓势,以大比数击败英文不好的莫哈末泰益。阿末扎希与沙菲宜阿达成功在副主席八角战中脱颖而出,并不令人惊讶。不过,赛前被指排名第四的希山慕丁,却成功扭转劣势以第二高票入榜,其中第四度亮剑、抬出爷爷、爸爸为自己打同情牌,策略得宜。

3. 沙巴帮的崛起,沙巴在全国的权力版图所占的位置更形重要。首先,罗斯娜当选女青年团团长。在四名竞选巫统最高理事的“一州之长”(州务大臣或首席部长)之中,沙巴首席部长幕沙阿曼是唯一一位当选的。另外,成功中选的最高理事包括了大家熟悉的邦莫达,以及拉京奥津。官拜团结、文化、艺术与文物部部长的莎菲益,也缔造历史,成为巫统成立63年来第一位来自沙巴的人选,当选副主席一职。这是沙巴巫统阵营有史以来担任的最高职位。这是308大选的后遗症,沙巴除了是国阵的票仓、更是巫统区域政治的一股庞大势力。莎菲益当选副主席后必将在内阁改组中担任更重要的职位,如目前盛传的国际贸工部部长,以后那些爱表演中央政府边缘化沙巴的巫统政治人物,不再那么容易演苦情戏、扮敢怒敢言的英雄了。

4. 马哈迪势力完全是人走茶凉了。就算马哈迪意图为儿子幕克里兹打气,可是巫青团选举的结果不尽如人意,宿敌凯里成功突围击败幕克里兹。无论马哈迪炮轰巫青团公开纵容贪污,推选遭纪律局证实涉及金钱政治的凯里为新团长、甚至杯葛巫统大会不出席大会,人走茶凉已经是既定的事实了。虽然马哈迪一度与纳吉阵营合流施压阿都拉提早退位,但是目前纳吉阵营大权在握,喋喋不休的权力老人想继续垂帘听政、妄想保护并推动其政治遗产,都无疑是妙想天开。与其说纳吉时代重返马哈迪主义,倒不如说纳吉想向他父亲拉萨看齐。

如果要为本届党选定位,莫过于“权力的交接与平衡”。纳吉时代的开启、国王的人马能够横扫署理主席和副主席职位,马哈迪再没有显著的影响力,就是一种权力的交接,一代新人换旧人。为什么阿都拉阵营在受到巫统纪律局围剿后还能出掌两大臂膀的主席一职,沙巴帮的崛起,正是权力的平衡所致。有趣的是,上一届阿都拉还在权力顶峰时,幕克里兹就以最高票当选巫青团最高理事。与马华公会比较,君不见马华中央代表也选了一位蔡细历来制衡翁诗杰吗?权力的交接与平衡,都是各人各派因为利益而聚而散的过程,没有人能永远站在最高峰,也没有人能永远保持着一样的盟友。当思及此,怎么有权力者不谦卑些呢?

马来民族主义的框框

巫统党选在即,党选的结果肯定会影响首相职位交棒时间表、未来副首相人选以及内阁改组的人事布局。从被视为现任首相阿都拉阵营人马的马六甲首长莫哈末阿里鲁斯坦在党选一周前惨遭撤销署理主席竞选资格,纳吉已经清楚表明其所属意的“国王的人马”,副首相人选是国际贸工部长幕尤丁,已经呼之欲出。

但是“国王的人马”的身份是一回事,能不能够说服中央代表完全“去阿都拉”是另一回事。阿都拉阵营备受围剿,会不会引来阿都拉绝地大反攻,包括延迟交棒,在在都是可能的变中变。纳吉、幕尤丁和马哈迪的结盟会不会窝里反,例如丑闻缠身但是被巫统纪律局宣称无罪的雪州前州务大臣基尔据说获得纳吉的青睐,与另一名巫青团长——候选人马哈迪的儿子幕克里兹的利益起着冲突。

这是一场牵一发动全身的权力转移大戏。成者为王,败者为寇,是权力的定律,更是巫统政治的必然。除了署理主席和巫青团长之战受人瞩目,群雄混战的巫统副主席之争更是烽火连天。在巫统领袖的备位原则下,任何一位副主席人选都可能是未来副首相的人选。目前副主席的热门人选都以纳吉阵营人物居多,唯有被英语教数理课题搞得晕头转向的希桑幕丁可能落在差临门一脚的第四位。妇女组莎莉扎勇敢挑战三朝老臣拉菲达,也是本届党选另一焦点。

粗略的分析,这是纳吉—幕尤丁—马哈迪阵营,与阿都拉人马(以及其他的零星派系盟友)之争。至于这些政治纷争有没有牵涉到路线之争,倒是未必。以巫青团长之争为例,基尔高举马来主权和回教斗争大旗、幕克里兹一切以老爸马首是瞻,当朝女婿凯里在辩论时试图发表比较开明的言论,但是其一路走来的言行是有目共睹的。

巫统政治怎么变,都逃不出马来民族主义的框框。这样的政党,由谁主导又有什么大方向上的不一样?最多只是细微末节的处理不同而已。

2009年3月15日星期日

马哈迪主义还是敦拉萨主义?

看来就算民联国会领袖安华试图在国会号召支持阿都拉继续担任首相,尽量制造烟幕甚至公开会面共餐,阿都拉时代事实上已经提早结束。去年阿都拉三改权力转移日程后,纳吉时代已经提早揭幕。

根据被视为亲阿都拉的英文新闻网站《马来西亚局内人》的报道,阿都拉在位首相的最后日期虽然从3月31日挪移至4月3日,以满足阿都拉在4月1日最后一次主持内阁会议的意愿,纳吉将会正式接棒,可说已经是排演好了的剧本。于是,在霹雳州武吉干当国会议席、吉打州武吉士南卯州议席及砂拉越巴当艾州议席补选的前四天的4月3日,纳吉将会宣誓就任我国第六任首相。

巫统党选成绩难逆料

没有哪一任首相上台的登基大典同时也是冲选票的环节之一。在面对这三场补选之前,纳吉依序主导霹雳州变天、在国会通过600亿令吉的迷你预算案,以及面对最新一轮的巫统党选。虽然他已经不战而胜成为下一任巫统党主席,但是他的阵营、他的人马能否顺利过关当选理想的党职,以及如何平衡党内各派系,都不能让他这位党主席兼首相当然人选处之泰然。到目前为止,纳吉还没有对外透露他心目中的党内团队。党选对内阁改组甚至三场补选的效应会如何发酵,现在还难以逆料。

这是有史以来最危机四伏的权力转移。有人公开反对纳吉的接任首相、发动不信任纳吉运动;有在野党国会议员当面指责接任首相而面临吊销议员资格一年的考验;有外国媒体工作者绘声绘影蒙古女郎的命案如何发生;纳吉上台面对的反对声浪,都比任何一位前任者为大。

纳吉接任没有蜜月期

阿都拉接位成为首相后最多需要面对一个前任首相的批评,而纳吉要应付两位尚健在的前首相。接位后就得面对接踵而来的三场补选的任何可能,更加印证了纳吉没有上任首100天的蜜月期。退而不休的马哈迪当然希望借着慕克力当选巫青团长而宣布马哈迪主义重临;然而,巫统能够让现任首相阿都拉没有任何嫡系人马的留下吗?政局的诡谲,促成纳吉对巫青团长之战采取观望态度。

但是马哈迪主义是否重来的问题,绝不会随着巫青团长之战的结束而结束。英国的《经济学人》就报道:“从现在开始,正如马哈迪所愿,马来西亚正在走回马哈迪主义的老路,充斥高压统治、国家领导的工业化过程,同时也提倡所谓亚洲价值以对抗西方自由价值。”外国人可能对主政22年的马哈迪记忆犹新,所以猜测他在下一届政府里担任何种角色,然而长期观察巫统政治的民主行动党槟州升旗山国会议员刘镇东则提醒,纳吉的思维就是“想做他爸爸”——我国第二任首相敦拉萨。

敦拉萨奠定国阵格局

马哈迪的身影太大了,导致我们忽略了真正奠定国阵治理格局的敦拉萨,马哈迪只不过是站在敦拉萨的肩膀上去营造他的先进强国梦。经济上,敦拉萨的新经济政策影响了整个发展方向的大格局,而马哈迪推陈出新的私营化政策,只不过是在扶持马来人的基础上加速马来资本家的资本累积过程。政治上,1969年的五一三事件,奠定了往后的国阵内部巫统一党独大的架构,马哈迪是在这个基础上展现其强大的个人魅力而长期统治。在经历了去年3·08大选后,似乎不可能再次出现统领整整一代人的政权。

与其讨论马哈迪主义重临,不如注意敦拉萨上台的历史。1969年大选东姑政权溃败,在野党取得槟州、霹雳、吉兰丹等地方政权,然后五一三事件爆发,东姑大权旁落,国家安全理事会接掌政权。敦拉萨过后成立拉拢各在野党加盟成立国阵,终于在1974年大选中大胜。这些历史片断包括流血事件、国会内阁暂停操作、执政集团的内部分裂与“政变”。重温这段历史,有助于警惕未来的走向。

不错,短暂的阿都拉政权有主动释放善意、松动威权体制、自觉需要转型的功绩。可是,严峻的全球经济大环境以及前朝的挥霍无度,在在使到M型社会的分化和矛盾对立不能避免,在野党能够趁此契机整合达致最低限度的竞选共识促成了3·08大选的结果。敦拉萨主义的重临,是民主转型能否继续向前的考验。

2009年3月13日星期五

308周年私人体悟

去年的308,我血脉贲张,知识分子头巾气发作,蒙受民主改革的感召,加入民主行动党,以候选人身份出征P190斗湖国会。当时的主要对手,就是后来因为沙巴进步党意欲发动投首相不信任动议而声名大噪的蔡顺梅。如果没有进步党老板杨德利的造反计划,恐怕蔡顺梅的名字不能这么轰动地登上半岛各大报章的头条。

从大学时期写评论到去年真正介入政治,其中当然不是象奥巴马般勇往直前,为了改变而无畏的希望。踏入社会工作7年来其中大半日子都是为了私人事务打拼,工作啦、结婚啦等等。从政本来不是我的生涯规划的目标,出来当候选人虽不能说是完全的意外,也总是我生命中横空而出的另一条路。

然而沙巴的政治气候因为隔了一个南中国海,政治海啸没有吹袭到来。加上国阵庞大竞选资源的机制运作,行动党和公正党展开与国阵的三角战,败下阵来不在话下。然而票数的接近已经可以让我这个政治菜鸟聊感安慰。亲身经历、投入一场大选,比读更多的书写更多的评论更能感受到政治的真实运作。

例如在一个半城乡、55%土著45%非土著的典型混合选区,真样的选举语言才能打动选民的心、怎样的政治动作才能获得认同、下乡拉票时的真实环境、许多投机分子的逢迎及希望得到好处,非亲身感受无以言传。

套Thomas Friedman的书名《凌志汽车和橄榄树》(Lexus and Olive Tree),经济就象凌志汽车可以全球化,但是政治正是橄榄树、是非常道地非常在地化的事务。经济可以因为美国房地产泡沫破裂而殃及池鱼,连累我去年12月到今年1月的短暂失业,政治却可以依旧以安华口中的3R(种族、宗教、效忠皇室)课题,继续在马来西亚大肆破坏脆弱不堪的民主宪政。

308政治海啸一周年,私人性质的体悟是:上帝要人灭亡,必先使其疯狂。而我,有幸参与了让其疯狂的过程。

2009年3月7日星期六

摆脱政治恶斗,施政要有方向

目前时事的进展,让人不禁感叹马来西亚的未来要如何,政治恶斗不知伊于胡底。马华公会有“翁蔡不配”,一年前的蔡细历裸照风波重新炒热,与3月新旧首相交替后内阁改组有莫大关联。巫青团扮演马来民族急先锋,冒犯国会殿堂,在多名警卫袖手的情况下围堵半身瘫痪的反对党老将卡巴星,更是与3月巫统改选有莫大关系,谁不会在这个时候表演民族急先锋呢?于是来国会示威抗议的巫青团,不只一队。霹雳州宪政僵局依旧让日常行政停摆,到底谁是州务大臣则各有各说法,州议会议长西华指示下周二复会,必定有另一轮的政治攻防战。霹雳州风波未停,雪兰莪州也爆发两起伤害民联的事件,州务大臣卡立遭遇牛车滥权举报,行政议员黄洁冰春光乍泄,回教党杂音不断。如此政治,怎教朝野双方有余暇解决经济难题?

就在纷争不断的此刻,本来的大道收费涨价来个急转弯。在首相阿都拉出声要求重新检讨调涨过路费之下,内阁议决暂时展延大道涨价,直到明年再作打算。一时之间,不管是哪个党团,都站出来反对大道起价,真让人怀疑这些内阁成员、首相是不是“身在其位,不谋其事”,怎么到现在才忽然感念人民的痛苦而群起反对本来内阁就通过的决策?还是公共工程部长莫哈末再因诚实,招供财政部已经准备好赔偿给大道公司的款项,高达2亿8700万令吉。他还不忘提醒人民,这些都是你们纳税人的钱,所以别高兴太早。

民政党全国主席许子根博士说得对,正确的做法不是每次在人民反对后仓促应对,而是“应成立一个独立小组来协助政府,重新进行检讨及谈判所有大道合约,以便确保国内所有主要大道的收费率,长期而言是公平及得以不断调低。”但是话又得说回来,难道前朝政府的内阁成员没有民政党的要员吗?因此,国阵各成员党所提议的种种改革方案,之所以不能让人信服,在于今天你们反对的,正是昨天你们通过的。本来这些只是马华、民政的把戏,现在连巫统党籍的首相也学会在国外放话说要检讨大道起价,也真让人不懂政府或大道公司才是掌权人。

以上种种,深刻展现了转型中的迷失方向。政治上,首相不懂权力范围所及,在国外放话讨好人民;巫青团不懂尊重民主殿堂,联合欺负一个老人,只为了捞取政治资本;马华公会无端端掀起道德争论,老蔡的人马反指老翁平时滴酒不沾,到了国外就泡夜店,将一个本来应该领导华社的政党尽往婚外情、灯红酒绿的私人道德议题吵个不亦乐乎。这样的一个执政团队,怎样可以来领我们走出继1930年代经济大萧条以来的最大环球经济危机?

或许回教党全国主席哈迪阿旺是对的,我们可以考虑成立联合政府,以一起为经济困境而打拼。但是,不是只有联合政府才能达到同样的目的。同属马华公会同志都会为了内阁改组的官职而互相扯后腿,就算民联和国阵成立大联合政府,也不能担保双方不会拉拢议员、又宣布倒阁、投不信任票等等。要解决转型中的迷失方向的问题,我认为,需要从霹雳州的宪政困局中开始。

首先,霹雳州苏丹应该遵循民意,解散霹雳州议会重新选过,才能打破目前立法和行政混乱的局面。民联和国阵都应该共同在国会推出反跳槽法令,立法防止政治恶斗局面持续,而造成国力内耗。再来,不管国阵中央政府或民联州政府,都必须有方向的施政,以业绩成为人民下一次投票的选择标准。其三,政治人物必须严格界定私人道德问题不应该过度渲染,不应该让私德的争执介入公共事务。最后,人民必须坚定的表示对任何恶劣的拍裸照、派发光碟等下三滥政治手段的唾弃。所以,黄洁冰事件不应该造成补选。

然而,又有多少位政治人物能够经得起权力的诱惑而遵守绅士政治的风范?又有多少位政治人物能够不反击对方的狙击?和解共生,只是政治话语而已。但是,当大马因为政治恶斗而加速经济社会的向下沉轮,历史将会铭记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