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26日星期日

上台前的改革者

副首相兼巫统署理主席纳吉明年接任首相和巫统主席之途一片平坦,看来胜利在望。到目前为止,唯一的潜在挑战者吉兰丹皇叔姑里连一个区部提名都没有获得,纳吉拜相,只剩一步之遥。于是,是时候让纳吉在国际媒体露面接受访问,畅谈其执政的理想。彭博社访问一席谈下来,纳吉摆出改革者的形象,说要逐步废除新经济政策,获得外电赞赏,将其政治理念划归为与安华趋同。在目前国际金融风云激荡的此刻,改革者的形象格外受落。

其实所谓的“纳吉治国理念”,我们所知不多。一向来纳吉给人的印象是有效率的执行者,但是一旦说起纳吉有什么执政论述,许多评论人和政治观察员都莫衷一是。纳吉彭博社一席谈,主要目的乃讨好外资,二来可以出口转内销,试探本地反应。什么“政府不改变,人民就要改变政府”等等,都是308大选的后遗症。非土著选票的流失已经毋庸置疑,最近的《独立调查》民意调查显示,安华支持率39.3%,略胜纳吉的33.8%。纳吉需要迎头赶上,才能坐稳江山。

既然要迎头赶上,就必须要更换政治论述。根据《独立调查》,纳吉已经有足够的马来支持率(47.3%),需要努力的,是非土著的民心。308后多元论述大行其道,举凡寄居论、举马来剑等极端马来种族主义已经达到饱和点,不可能再突破马来人的支持率,唯有多元论述才能迎合都市新马来人和非土著的求变思维。纳吉随着时势而调整论述,乃政治博弈之举。然而,改革者能不能贯彻始终其改革议程,才是历史的最终拷问。

阿都拉上台之初也曾经以改革者自居,举凡种种马哈迪主义的余绪如好高骛远的庞大工程都停摆。可是其改革者形象一旦触碰政治底线,基层不买账,改革就硬不起来,议程七零八落。到目前已经成了跛脚鸭首相,还在努力争取落实三项改革(司法、警队和廉政)以成为短暂朝廷的政治遗产。可惜有心无力,回天乏术。巫青团区部提名战的开打,慕克里兹遥遥领先凯里,用慕克里兹的话来形容,这是巫统基层认为需要改革,所以马哈迪主义回潮。如果改革意味着马哈迪主义回潮,改革到底是朝向未来还是回到过去?为了原则辞官的再益,也说纳吉上台,等于马哈迪主义回潮。这是不是意味着阿都拉是马哈迪的否定,而纳吉是阿都拉的否定,是马哈迪的否定的否定等于肯定?将纳吉的彭博社谈话放在马哈迪主义脉络下来了解,又意味着什么?

所谓的马哈迪主义,采用学者John Hilley的研究,也有前后期之分。马哈迪主义的最高峰期1990年至1997年,2020宏愿论述大行其道。可是一旦面临经济风暴,宏愿论述就会摇身一变不惜牺牲社会正义严加政治迫害。纳吉要挽回思变的民心说要改革新经济政策,到底是马哈迪宏愿论述的翻版,还是如安华民联般的反思过后的烈火莫熄?别忘记,马哈迪主义狂飙的日子是我国史上经济最快速成长的年代。以目前经济情况为参考,石油和棕油下滑让国家收入减少估计至少15%,国库通党库的巫统政治如何继续运转?一旦2010年后马来西亚成为石油净入口国,纳吉如何在下一次大选前应付日益艰难的经济局面?马哈迪主义是难以为继的。上台前的改革者宣言,无需太认真。上台后的改革议程,更需要听其言观其行。

阿都拉未竟的事业

在未来的史册中,阿都拉政权将会得到一个马来西亚历史上最短任期的纪录。历来一个皇朝的背影大多以当时代建筑物留给后世凭吊,北京有万里长城,印度有泰姬陵,让后人感觉当时代的氛围。阿都拉政权提前落幕,留给我们的实体遗产,虽没有马哈迪主义般明显,如最高的建筑物双峰塔,气势恢宏但缺乏人气的布城和塞城,或刻薄的说其实阿都拉来不及留下建筑物作为功过的注脚,但是阿都拉时代的精神遗产,却是马来西亚历史上的突破。简单的说,阿都拉时代提供马来西亚一个突破的历史关口。

马哈迪主义主政22年,留下了一个中产阶级空前膨胀、一段时候新马来人自信要立足2020宏愿,以及最后践踏马来政治最后底线的高潮——安华事件,从此为一个高压政权下公民社会开始苏醒打下了基础。1999年大选是马来人拒绝了马哈迪,非马来人选择与熟悉的魔鬼共舞;2004年大选是大家都给好好先生阿都拉一个机会。既然他将公民社会的改革议程占为己有,人民就要他拨乱反正,改革马哈迪主义留下对宪政的破坏。但是,一个好好先生未必是一个成功的执行员。纵观阿都拉时代,执行力差无须赘言,他放任属下群魔乱舞,驸马干政,将人民给予他的期盼彻底粉碎,才有2008年308的政治海啸。

历史就是这么吊诡。阿都拉时代提供的历史突破关口,是以阿都拉的柔弱为基础的。就是因为他执行无力、“无为而治”,才有安华的释放(大马政治悲情的解放),才可能绅士地在败选后移交五州权力。民政党主席许子根誉阿都拉为大马民主之父,虽然滑稽矫情,但是也未尝没有一丁点道理。当初打着改革者旗号的阿都拉,不旋踵就发现权力走廊的道上寸步难移,虽贵为首相但却基层实力不足启动党内改革。也因为畏首畏尾,身边的人都会离开。本来属于同一阵营的慕尤丁在2004年后不能上位,难道你能期盼他会对一个不能坚持的老板保持忠诚吗?最后站出来要阿都拉提前下台的,竟然是2004年阿都拉曾经考虑(属意)过的人选,真是无胜唏嘘。

阿都拉治下的马来西亚,是没有方向的,因为他总是不能坚持到底其改革议程。就经济改革而言,阿都拉也确实有过与前朝切割的经济改革迹象。他曾经宣称不要津贴、不要依靠外劳、以及不要寻租活动,只是当经济改革触及政治底线,就走回头路。为了抵御前首相马哈迪的炮轰和取悦巫统基层领袖,圣诞老人的角色不能不扮演。2006年后预算案下的计划,都是以十亿(billion)为单位的圣诞老人礼物。同样的,什么司法改革,警队改革,廉政改革等等改革清单,最后都会因为阿都拉不坚持到底而成为未竟的事业。这就是阿都拉的通病,不管什么政策都呈现高度的不一致性。

在成为跛脚鸭的此刻,阿都拉忆及当初种种的改革诺言,又誓言非得要在最后的执政晚期完成未竟的事业。2004年后大权在握尚且不能启动改革,如今剩下5个月的时光,又能有什么奇迹出现?阿都拉时代以高人气开场,以低支持率结尾,都是领导人性格使然。格局决定结局,阿都拉时代的道德教训,不是好人没有好报,而是改革不是请客吃饭。要坚持要有执行力,才能赢得世界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