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首相兼巫统署理主席纳吉明年接任首相和巫统主席之途一片平坦,看来胜利在望。到目前为止,唯一的潜在挑战者吉兰丹皇叔姑里连一个区部提名都没有获得,纳吉拜相,只剩一步之遥。于是,是时候让纳吉在国际媒体露面接受访问,畅谈其执政的理想。彭博社访问一席谈下来,纳吉摆出改革者的形象,说要逐步废除新经济政策,获得外电赞赏,将其政治理念划归为与安华趋同。在目前国际金融风云激荡的此刻,改革者的形象格外受落。
其实所谓的“纳吉治国理念”,我们所知不多。一向来纳吉给人的印象是有效率的执行者,但是一旦说起纳吉有什么执政论述,许多评论人和政治观察员都莫衷一是。纳吉彭博社一席谈,主要目的乃讨好外资,二来可以出口转内销,试探本地反应。什么“政府不改变,人民就要改变政府”等等,都是308大选的后遗症。非土著选票的流失已经毋庸置疑,最近的《独立调查》民意调查显示,安华支持率39.3%,略胜纳吉的33.8%。纳吉需要迎头赶上,才能坐稳江山。
既然要迎头赶上,就必须要更换政治论述。根据《独立调查》,纳吉已经有足够的马来支持率(47.3%),需要努力的,是非土著的民心。308后多元论述大行其道,举凡寄居论、举马来剑等极端马来种族主义已经达到饱和点,不可能再突破马来人的支持率,唯有多元论述才能迎合都市新马来人和非土著的求变思维。纳吉随着时势而调整论述,乃政治博弈之举。然而,改革者能不能贯彻始终其改革议程,才是历史的最终拷问。
阿都拉上台之初也曾经以改革者自居,举凡种种马哈迪主义的余绪如好高骛远的庞大工程都停摆。可是其改革者形象一旦触碰政治底线,基层不买账,改革就硬不起来,议程七零八落。到目前已经成了跛脚鸭首相,还在努力争取落实三项改革(司法、警队和廉政)以成为短暂朝廷的政治遗产。可惜有心无力,回天乏术。巫青团区部提名战的开打,慕克里兹遥遥领先凯里,用慕克里兹的话来形容,这是巫统基层认为需要改革,所以马哈迪主义回潮。如果改革意味着马哈迪主义回潮,改革到底是朝向未来还是回到过去?为了原则辞官的再益,也说纳吉上台,等于马哈迪主义回潮。这是不是意味着阿都拉是马哈迪的否定,而纳吉是阿都拉的否定,是马哈迪的否定的否定等于肯定?将纳吉的彭博社谈话放在马哈迪主义脉络下来了解,又意味着什么?
所谓的马哈迪主义,采用学者John Hilley的研究,也有前后期之分。马哈迪主义的最高峰期1990年至1997年,2020宏愿论述大行其道。可是一旦面临经济风暴,宏愿论述就会摇身一变不惜牺牲社会正义严加政治迫害。纳吉要挽回思变的民心说要改革新经济政策,到底是马哈迪宏愿论述的翻版,还是如安华民联般的反思过后的烈火莫熄?别忘记,马哈迪主义狂飙的日子是我国史上经济最快速成长的年代。以目前经济情况为参考,石油和棕油下滑让国家收入减少估计至少15%,国库通党库的巫统政治如何继续运转?一旦2010年后马来西亚成为石油净入口国,纳吉如何在下一次大选前应付日益艰难的经济局面?马哈迪主义是难以为继的。上台前的改革者宣言,无需太认真。上台后的改革议程,更需要听其言观其行。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