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1日星期六

两线制能否成型?

308大选后至今,这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竟然有高达(即将来临)八次的补选,补选记录确是历来之冠。以过去七次补选结果作为事后孔明,除了一次是国阵弃选,其余的结果都是民联五胜一负。半岛人心所向,大体上相当清楚,东马依旧是国阵的“定期存款”。民联所向披靡,直到第七次的manek urai补选,国阵—巫统终于获得“道德胜利”,在回教党的强区仅以65票饮恨,从而敲响了民联不再是所向无敌的警钟。马来选票回流国阵—巫统,是当前马来政治的潜流。
因此,即将来临的补选中,马来选票到底维持在怎样的状况,将会得到进一步的确认。无可否认,纳吉无论权谋或执行力,都优胜于前首相阿都拉。纳吉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无所不用其极,打法完全不照章法。他可以漠视宪政精神早在4月初等相位之前就策划霹雳州夺权事件,他也可以务实地在拜相后释放诸多利好消息给国民。马来选票之所以产生回流现象,可归功于他设法主导了巫统与回教党“密谈”、“眉来眼去”的媒体攻势。既然获得回教党主席、署理主席与青年团的友善回应,选民又怎会继续把票投给模棱两可的回教党。
至于华社对当前局势的看法,赵明福事件后应该基本大局已定。半岛的十之八九倾向于扶持民联,以成为可与国阵堪匹敌的替代阵线。印裔社群则在兴都权益委员会5位领袖获释后失去相当一致的凝聚力,有回流至国阵的、有趁豆蔻村事件捞取政治本钱的,五花八门,莫衷一是。但是,无论如何,基本上308之前的印裔高达八、九十百分比投给国阵的局面,已经不可能再出现。
于是,马来西亚能否出现可持续的两线制而不是308昙花一现,甚至实现改朝换代这等民主转型的大事,主要因素在地理而言,不再是半岛政治,而是东马政治;在族群而言,不是非土著社群有多挺在野党,而在于土著社群的认同政治。民联支持者在半岛无论怎么冲高人气,都难以真正地取代国阵成为联邦政府,入主布城。就算再拿多几个州属,成立更多的民联州政府,只要一天国阵还是稳拿东马江山,一天都难以实现政党轮替。
至于土著的认同政治,就是前属的巫统和回教党的眉来眼去。从回教党内部人事结构来看,虽然刚过去的党选埃尔多安派系与亲巫统派系平分秋色,但是主席与署理主席都是主张不放弃与巫统对话的领军人物。回教党精神领袖聂阿兹年事已高,在“后聂阿兹时代”,回教党会不会背弃民联实在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因此,民联应该多多注重东马的党基层建设。东马两州的问题都是地域广大、选民教育水平与经济水准不高,国阵的发展牌每每奏效。当地也缺乏能够产生凝聚力的在野党跨党领袖,单靠安华、林冠英等党中央领袖是不行的。致力于组织化民联的再益有提到需要联合其他政党(至七个政党的数目),民联才能真正注册成为一个政党联盟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