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30日星期五

公共工程不能便宜行事

金融风暴环球肆虐,各国政府央行的对应措施不外乎都是两个字可以形容——“砸钱”。无论降息、减税、积极救市、增加公共支出,都是政府减少收入提高支出的政策。当出口萎缩,政府惟有扩大内需,减少征税,降低利息以释放民间活力,试图活络内需市场。以我国为例,纳吉以副首相兼财政部长,以及候任首相之姿态,在没有经过国会辩论的情况下宣布花七十亿令吉来救市。

这七十亿怎么用,他当然有他的说法,其实总括而言,就是创造内需。要怎样创造内需?简单的做法就是“加强地方建设扩大内需”。这个方案除了有经济上的需要,必要时更可和政治需求绑成一块。现成的例子,就有恰逢瓜拉登嘉楼国会选区补选而发放的土著基础与公共建设工程。

这些土著基础与公共建设工程破了世界纪录(纳吉语),史无前例地每人有份,绝不落空。详细情况是:中央政府将在今年发出至少583项总值1580万令吉的工程给登州的F级承包商。这些工程都是瓜登县内的公共与基本设施,每个项目介于2万至5万令吉之间。工程的发放模式更是让人目瞪口呆,它是通过电脑抽奖进行。F级承包商公司派出代表到电脑前按钮,电脑就会抽出有关公司获得的工程,并在电脑荧幕上显示工程项目的细节,包括工程价值。

先不论以抽奖方式进行工程发放的合理性,单单是政治绑经济就非常具争议性。瓜登补选竞选期间,纳吉在瓜登州政府大厦主持工程抽奖仪式,无疑地是国阵竞选策略,难听的说法就是贿选。而且,纳吉还表示如果国阵能在瓜登补选获胜,政府还会增加工程项目。政治绑经济的危险性,在于符合政治利益的同时,是不可能有着经济上的长远规划的。

另外,为了因应补选而急就章发放工程,恐怕不符当地的公共建设需求,沦为为了砸钱而砸钱的无目的花费。中央政府忽然这么热心发放工程,恐怕地方政府措手不及。如此一来,这批预算就消化不良了。可以预料这些公共建设工程多为路面整修和道路开辟。一旦预算消化不良,就会发生该修的道路不修而一条普通的巷子连铺两次之类的怪事。

其次,以电脑抽奖模式进行工程发放,是完全不论F级承包商的公司背景与能力的无知做法。对这些公司一无所知就发放工程,不是无知是什么?普通常识里最公平的发放工程方式就是公开招标,市场上何尝见过以抽奖的幸运之神来决定谁获得工程?难道工程发放等于买大小的赌博?

以电脑抽奖方式进行工程发放,证明政府把公共工程看得太简单。本来公共工程应该经过审慎评估和规划设计,甚至和受影响的民众沟通。在短时间内就得将工程项目派完,只能便宜行事,只有硬体建设没有内容——这些钱砸了下去,有什么效果?能增加工作就业机会吗?除了创造内需,有没有其他政策目标?诸如此类的问题,政府是否想过研究过?

另一种怪异的政府提高公共支出的事件,就象去年中央政府在首相阿都拉宣布特别拨款十亿令吉给沙巴州政府。日前首相署部长东博才说州政府已经将要准备的工程项目清单呈交上去,但是钱等了这么久还是没有下来。为了政治目的而宣布拨款,往往都得面对政府到底有没有预算,还是举债做公共投资的问题。

当石油和原产品价格下滑,出口市场萎缩,政府不错理应以扩大内需为第一要务,但是这些应急措施都必须具有长远的目标,不能单纯为了一时一地之问题而砸钱。当工程的成本效益没有经过计算就贸然在特定时间内务必发放完毕,短时期内固然让人兴奋一阵子,长期而言则是极不负责的债留子孙行为。

没有评论: